寿光市九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智能温室、生产型温室园区规划设计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 李经理: 13964620707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536-5851887

13964620707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蔬菜园地 >> 浏览文章

西红柿早疫病与晚疫病综合防治指南

文章出处:来源百度搜索       发表时间:2025/4/5 8:45:30 

西红柿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受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威胁。这两种病害具有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若防治不当可导致严重减产。本文结合最新种植技术及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两种病害的识别要点与防治策略,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

2666df23de383a93fa9ce6e23cc0c3a1.png

一、病害症状识别

1、早疫病

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分生孢子)。

茎秆与果实:茎部病斑呈黑褐色凹陷,果实受害后形成褐色凹陷斑,后期易开裂。

发病规律:高温高湿(26~28℃)环境下易暴发,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病菌通过风雨传播。

2、晚疫病

叶片:初期为绿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呈不规则褐色斑块,叶背产生白色霉状物(孢子囊)。严重时整片叶片萎蔫湿腐。

茎秆与果实:茎部病斑黑褐色湿腐状,绕茎一周可致植株死亡;青果表面出现油浸状暗绿色斑,逐渐变黑褐色。

发病规律:低温高湿(18~22℃,相对湿度>95%)条件加速传播,冬季大棚及雨季高发。

1436e1d682df8488fa031109c51b0801.png

二、发病诱因分析

1、环境因素

湿度:两种病害均喜高湿环境。大棚内通风不良、露地雨季积水易诱发。

温度:早疫病偏好高温(26~28℃),晚疫病在低温(18~22℃)更活跃。

2、管理不当

种植密度过高:导致通风透光差,病菌易滋生。

施肥失衡:偏施氮肥、缺乏磷钾肥会削弱植株抗病性。

连作重茬: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加重发病风险。

978599d9a0e08cd0f52a1aa68e37e23a.png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性强品种,如“大红1号”“佳粉15号”等。

播种前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药剂(如多菌灵)拌种消毒。

(2)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改善通风条件。

水肥调控:采用滴灌或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

温湿度控制:大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32℃,夜间9~11℃;通过放风排湿,保持相对湿度低于80%。

(3)清洁田园

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株,减少越冬菌源。

9f0ba772063886e7e68b9b6216545286.png

2、药剂防治

(1)早疫病防治方案

预防期:喷施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400倍液,每7~10天一次。

发病期: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或代森锰锌+异菌脲组合,交替用药。

(2)晚疫病防治方案

预防期:喷施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或霜霉威盐酸盐,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

发病期:选用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或霜脲·锰锌,配合磷酸二氢钾增强药效。

大棚熏蒸:阴雨天使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亩)或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

f0c91395479ef8d8f5727b6a0ff14771.png

四、注意事项

药剂轮换: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精准施药:叶背、茎秆和青果为重点喷药区域,确保全覆盖。

生态防控:推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推广无土栽培或生物菌肥改良土壤。

05a6d4b41c5954277bd2906370e944ed.png

早疫病与晚疫病的防治需以“预防为主,综合管控”为核心,通过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相结合,可有效降低病害损失。农户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田间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为西红柿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PS: 本站涉农技术性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与互联网,并未做任何商业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并删除更换。 上一篇: 草莓覆盖地膜后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 茄果类蔬菜早衰的原因与综合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