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蔬菜园地 >> 浏览文章
夏季高温季节是叶菜种植的关键时期,但高温、强光等环境因素极易导致叶菜提前抽薹(即未成熟时开花结籽),严重影响叶片品质和产量。例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常见叶菜,一旦抽薹,叶片纤维化加剧,口感变差,商品价值大幅下降。本文将结合抽薹的成因,系统讲解高温期叶菜的防控技术,帮助种植户实现稳产增收。
一、叶菜抽薹的成因与危害
1、抽薹的生物学机制
植物从营养生长(长叶)向生殖生长(开花结果)的转变受内部激素(如赤霉素、乙烯)和环境信号的共同调控。高温(尤其是持续25℃以上)会加速春化作用,刺激叶菜提前进入生殖阶段。此外,长日照条件(如夏季昼长夜短)也会通过光周期途径促进抽薹。
2、高温期抽薹的典型表现
叶片变窄变厚:植株将养分向花茎转移,导致叶片生长停滞。
茎秆快速拔高:菜心部位出现明显抽薹茎,口感木质化。
产量锐减:抽薹后叶片可采收量减少30%~50%,甚至整株报废。
二、高温期防抽薹的五大核心措施
1、选择耐抽薹品种
不同品种对高温的耐受性差异显著。例如:
耐热生菜:如“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绿翡翠”,可在30℃下延迟抽薹10~15天。
抗逆菠菜:选择“夏绿”“速生大叶”等晚抽薹品种。
建议:优先选择标注“耐高温”“晚抽薹”特性的种子,并关注当地农技站的品种推荐。
2、精准调控田间小气候
遮阳降温:使用遮光率40%~60%的黑色或银灰色遮阳网,在10:00~16:00覆盖,降低田间温度3~5℃。高温时段(11:00~15:00)启动微喷系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但需避免积水引发病害。
调节播种时间 :避开极端高温时段播种。例如,长江流域可在清晨(5:00~8:00)或傍晚(17:00后)播种,利用夜间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3、水肥协同管理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采用“少量多次”灌溉原则,土壤湿度控制在60%~70%(手握成团,落地即散)。避免干旱胁迫,缺水会加速植株生理老化,间接诱导抽薹。
科学施肥: 控氮增钾,减少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增施硫酸钾(每亩10~15公斤),抑制茎秆徒长。补充中微量元素,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0.1%钼酸铵,增强抗逆性。
4、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应用
赤霉素抑制剂:在幼苗3~4叶期喷施多效唑(浓度50~100mg/L),延缓抽薹。
注意事项:严格按说明书控制剂量,避免药害;采收前15天停止使用。
5、适时采收与植株调整
分批采收:达到商品标准后及时采收(如生菜单株重200克以上),减少田间群体密度。
摘除早期花薹:发现抽薹迹象时,人工摘除花茎,并追施一次速效氮肥(每亩尿素5公斤),促进侧叶生长。
三、常见问题解答
Q1:喷灌降温会增加病害风险吗?
答:喷灌后需及时通风,或结合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预防叶面病害,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滋生真菌。
Q2:遮阳网全天覆盖是否更好?
答:过度遮光会导致植株徒长、叶片变薄。建议仅在高温时段覆盖,保证每天6~8小时自然光照。
高温期叶菜防抽薹需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等多环节入手,形成系统化管理方案。通过科学手段延缓植株生殖生长,可延长采收期15~20天,显著提升种植效益。建议种植户结合本地气候特点灵活调整措施,必要时咨询农技专家,实现稳产优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