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蔬菜园地 >> 浏览文章
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生产常因病虫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下降。近年来,连年种植、过量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等问题,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对辣椒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辣椒常见病害及其识别
1. 猝倒病:由真菌(瓜果腐霉)侵染引起,主要由流水或溅水传播,低温阴雨天气及土壤潮湿易发病。幼苗发病初期基部呈水渍状、淡绿色,后期病部溢缩成线状,导致大片幼苗倒地死亡。倒地幼苗叶片仍青绿,而根茎部已干枯。
2. 病毒病:由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种子、病株、蚜虫传播及田间农事操作接触传播。 常见有三种典型症状,即花叶型、叶片畸形或丛簇型、条斑型。花叶型表现为病叶出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叶片畸形或丛簇型表现为叶片变硬厚,叶缘向上卷曲;条斑型表现为病叶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斑,严重时整株死亡。
3. 疫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2℃,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空气湿度80%以上时,病害易流行蔓延。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在茎、叶、果上受害,根部发病呈褐色腐烂,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果实发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软腐。
4. 炭疽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甜椒比辣椒易感病。叶片受害初期呈水浸状褪绿色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具有同心轮纹;果实受害初生水浸状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中央呈灰褐色隆起的同心轮纹。
5. 青枯病:由细菌侵染引致,高温高湿有利病害发生,土壤酸性、偏施氮肥、串灌漫灌利于该病发生流行。发病初期顶部叶片萎蔫,继后下部叶片萎蔫下垂,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色,横切茎部用手挤压有菌脓溢出。
6. 疮痂病: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果实,叶片初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后变不规则、黑绿色或黄褐色或暗褐凹陷病斑;果实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边缘略隆起,表面粗糙,引起烂果。
7. 软腐病:由细菌侵染引起。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扩展成褐色水浸状大斑,湿度大时,受害处常见白色粉状霉。
此外,辣椒种植中还常见叶枯病、黑斑病、褐斑病、黑霉病、白星病、绵腐病、褐腐病、斑枯病、早疫病、黄萎病、细菌性叶斑病、菌核病等病害。
二、病害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辣椒品种。实行轮作,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累积。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利于排水,减少湿度,抑制病害发生。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灌水、排水。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病虫果,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或棚室外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
2. 物理防治:通过人工方式摘除害虫卵块和捕杀害虫,减少害虫数量。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和趋化性,悬挂黄色粘虫板或放置糖醋液诱杀害虫。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使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成虫,减少产卵量。
3.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对蚜虫等害虫具有自然控制作用。利用微生物制剂,如农用链霉素,可用于防治辣椒青枯病、疮痂病等细菌性病害。
4.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掌握正确施药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雨前雨后注意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