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九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智能温室、生产型温室园区规划设计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 李经理: 13964620707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536-5851887

13964620707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浏览文章

蔬菜大棚建造中的误区

文章出处:来源百度搜索       发表时间:2019/7/11 15:48:00 


一、棚内下挖过深


棚内下挖过深为当前大棚建造中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最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大投入建造“高标准”大棚,使得棚室高度越建越高(有的甚至棚室内高度超过6米),大大增加了棚室墙体(北墙和东西两墙)的土方量,需要在棚内大量取土堆砌墙体,下挖也就越来越深。二是,部分农户认为,下挖越深越保温,越有利于蔬菜生长,以至于出现了“地窑式”大棚(棚内距离地表2.5米深),这些都是不合理的。三是,建棚者为了省工省时,在堆砌墙体的过程中,直接从棚内下挖取土,棚前土壤却没有利用,更增加了棚内与棚前地表的高度。


半地下室大棚.jpg


半地下室大棚


棚内下挖过深的害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必然会造成棚前脸处出现较长的遮阴带。“地窖式”大棚正是由于冬春季棚前脸处见不到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作物长势极差而得名。棚内温度(气温+地温)因接受太阳光照而提升,处在遮阴带内的作物则会因温度过低而出现“低温障碍”。同时,作物生长因缺乏光照而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面黄肌瘦”,甚至“饥饿”而亡。另一方面,建棚者把棚内熟土堆砌墙体利用后,裸露地表的是一层生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匮乏,透气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当季作物生长必受影响。此外,大棚下挖过深,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过浅的地区更不适合,棚户建棚下挖过深,还会使种植的作物出现沤根、死棵现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一个适宜于反季节喜温作物生产的棚室该如何规划建造呢?经过摸索、实验,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管作骨架,棚内最高立柱选用5.8米(下埋60厘米左右),后墙高度4.5米左右,棚内下挖0.5-1.2米的棚室最为恰当。在建造该类棚室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墙体用土也要从棚前空地下挖取土,下挖深度视情况而定,一般要在0.5米以上。如此建棚,可使得大棚前脸处仅有不足0.6米的深度,减少了遮阴带面积,同时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温性能。


大棚骨架.jpg


大棚骨架


建棚始终要坚持 “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对于一些耕作层浅、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大棚,不能出现“地窖式”棚室。应尽量减少下挖深度或直接在地表建棚。

对于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建成的下挖过深的棚室,我们建议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够保证棚室整体牢固性的前提下,将棚前脸处的土层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积。二是将水渠规划在棚南端,并做走道,而将作物定植到棚北墙根,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对于棚内易发生涝灾的棚室,我们建议:一是作物种植要起高垄(35厘米左右),增加土壤耕作层,利用根系生长,避免沤根、涝根。二是要在棚后下挖深坑,降低棚内的地下水位。该做法已经在很多地方广泛应用,效果不错。

 

蔬菜大棚.jpg


蔬菜大棚


二、墙体内外坡太陡

 

墙体内外坡太陡是大棚建造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一些农户建造的大棚墙体内外坡太陡,有的甚至无坡向,呈垂直墙体。据当地农户讲,大棚墙体建成带坡向的,必然要多占用棚与棚之间的土地,棚内的种植面积也减少了不少。从占用土地多少考虑,农户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若从生产的角度考虑,棚墙体内外坡太陡就显得不合理了。

其原因有二:一是墙体内侧坡太陡或无坡度,减少了墙体的总表面积,进而降低了白天墙体的蓄热量,棚(夜)温易受影响,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二是东西墙内侧坡太陡或无坡度,一天之中,早晨或晚上棚内光照易被东西墙所遮挡,并且遮挡的时间和面积随着墙体坡度的减小而增加。棚内光照不足,将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其产量及品质。另外,墙体内外两侧有坡度,墙体呈梯形,又可增加棚室的牢固性。


大棚墙体.jpg


大棚墙体


那么,如何建造大棚墙体更符合作物生产呢?我们的试验证明,大棚墙体堆砌好后,可以用挖土机在棚内进行“切墙”,使得墙体呈梯形,墙体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在0.5米左右。而东西墙在切制时,为了提高棚内的光照条件,除了蔬菜大棚选址要北偏西5°-10°外,还可在堆砌时向东或向西分土,使得东墙或西墙分别偏外10°。此外,为了提高大棚的保温性和利用下雨下雪流水,墙体外侧也要留坡。

 

三、棚内立柱埋设不当


在大棚内,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拱杆,防其弯折。可是,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大棚刚刚建成半年,就出现了立柱断裂现象。经我们考察,该情况与立柱埋设不当有关。

 

大棚立柱.jpg


大棚立柱


分析原因为,出现断裂的立柱为(从北往南数)第四排,断裂的位置在立柱下端40厘米处,立柱裂痕呈横向,由南侧向北侧扩展。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埋设该立柱时未将其向南倾斜,而是垂直于地面,结果在不断使用后置式卷帘机卷拉草苫的过程中,形成的巨大推力通过拱杆作用于该排立柱,进而使其折断(注:垂直于地面的立柱所能承载的作用推力要远远小于稍微向南侧倾斜的立柱)。受大棚建造的制约,一旦棚内立柱出现断裂,重新更换立柱的难度比较大。在此,我们建议,如果仅仅是立柱出现轻微断痕,可以采取在其一旁增设加固短立柱的方法。

那么,在大棚建造中,该如何正确埋设棚内立柱呢?我们建议,大棚埋设立柱,可分三大步骤进行,即先布线,再定“标尺”,最后分次埋设立柱。

第一步:规划布线。以大棚内径100米长为例。通过实地规划可知,100米长的地块,按照3.5米一间(因3.5米一间,不仅利于做畦整地,可定植5沟蔬菜,而且能提高大棚的整体承载力),地块中间可规划出28大间,棚东西两头剩下各1米的两小间。按照此规划,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每一间的具体位置,而后南北向进行布线。

第二步:定“标尺”。“标尺”是指用于其他立柱埋设时参照的标准立柱。一般是以棚东西两头的立柱作为“标尺”。以在寿光建棚为例,假若大棚后墙内高4.5米,可选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别为:第一排加重立柱5.5米(偏北斜)、第二排加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四排立柱4.8米(偏南斜)、第五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立柱,是因为大棚建成后,该处将承受卷帘机和草苫的总重量。在选好立柱之后,再根据布线图,分别把棚东西两头的两列立柱埋设好即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为60厘米。并且,第一排立柱要偏北一些,从而能使得后墙上的斜立柱(菜农俗称“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与水平线夹角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第一排立柱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内冬季的日照时数。

第三步:分次埋柱。以棚东西两头的“标尺”为准,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依次埋柱。方法:埋设第一排立柱时,先将用于第一排的立柱,从其上端往下测量并标记出3米的位置。然后,在“标尺”立柱(从其上端往下)3米处东西向拉一条标线,立柱埋设后,标线要与立柱的3米标记处重合。按照此方法,再埋设第五排立柱,最后,埋设内部的各个立柱即可。

 

四、棚膜覆盖有误

 

棚膜.jpg


棚膜


大棚只有通过覆盖棚膜后,才会真正发挥“温室”效应。因此讲,选购适宜于蔬菜大棚的薄膜,并通过正确的棚膜覆盖方法,延长棚膜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我们发现不少农户棚室的棚膜覆盖存在问题。首先是棚膜的选购有误。一般而言菜大棚薄膜共分两幅,一幅为屋面棚膜,另一幅为放风棚膜。前者我们建议选购透光率高、无滴消雾性强、寿命长的聚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高温复合膜,后者建议选购使用聚乙烯成分棚膜。可是,不少农户却用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作为了放风棚膜。其中,一菜农的蔬菜大棚长100米,由于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伸缩性大,故而他仅仅使用了90米长、2.2米宽的这种棚膜。结果,本来在放风口处,屋面棚膜与放风棚膜重叠30厘米,可保证“闭风”效果,可是,时间一久,具有伸缩性的聚氯乙烯棚膜“收缩”了,进而导致闭风不严实的结果出现,假若是冬季夜间,闭风不严实,易造成作物冻害发生。故此,我们强调,不要选用聚氯乙烯的棚膜做放风棚膜。 

此外,我们还发现,棚膜覆盖后的压膜绳固定有误。压膜绳的主要作用就是“压住”棚膜,而不是破坏棚膜。不少农户棚室的压膜绳是从上至下倾斜式拉放的,而不是上下直着拉。由于压膜绳倾斜式拉放,使得其横跨在(大竹竿或钢管)拱杆上,时间一长,再通过拉放草苫,压膜绳与棚膜来回摩擦,结果导致棚膜出现破损,得不偿失。

 

压膜线.jpg


压膜绳

五、棚高、棚宽不成比例

 

棚高指大棚的高度,一般测量时以棚内(从北墙数)第二排立柱的高度为准;棚宽指大棚的跨度,一般测量从棚内北墙根处的水渠边至大棚前沿。俗话说,“有高度才会有跨度”,可是我们发现,不少棚户为增加大棚的种植面积,将其越建越宽。 

如一农户新建大棚的棚宽达到了15.5米。但受水泥立柱和墙体承载力的约束,大棚棚高5.5米左右,如此便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性。同时,由于棚体跨度太大,立柱承载力增加,使得他的棚室仅可使用重量较轻的保温被,而无法使用物美价廉的草苫。此外,因棚太宽造成放风困难,尤其是冬季棚的前脸处,难以将湿气放出,病害容易侵染,成为棚内的“病源区”,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 

那么,在建造大棚时,该如何规划其棚高、棚宽呢?理论上讲,大棚的高度与其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首先,要明确大棚的高度与其跨度决定着棚室采光面的角度,而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制约着太阳光入射角的大小。

其次,测量证明,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围内,太阳光线的入射率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随入射角增大,其透光率急剧下降。再由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公式:棚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入射角40° 。(注:太阳高度角一天之中,中午最大,早晨出太阳时为零,大棚采光面的角度应适当增加5°-6°。)可以看出,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受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制约。例如:在北纬35°左右地区 (山东枣庄、临沂等地),其冬至时太阳高度角为31.6°,建造大棚时,其棚屋面采光面的角度应大于 23°(ɑ=90°-31.6°-40°+5°=23.4°)

那么,大棚的南北总宽度就可以用下面公式算出:大棚南北总宽度=大棚最高点高度×ctgɑ(ɑ为棚屋面采光面角度,此为余切值)+后坡面的投影长度。按照以上方法,可确定出大棚的棚高和棚宽。

 

六、选址不佳

 

大棚是一种投资成本高、使用年限长的固定设施,一旦建造选址不佳,必将影响以后的棚室生产,降低种植效益。可是,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棚户的大棚,或距离公路太近,造成棚屋面上的粉尘量过多,影响了光照;或建在了低洼地块,雨季易造成棚内涝灾,沤根严重;或棚前、棚后有大树、建筑物等物体遮挡,棚内采光差,生长受影响。另外发现部分棚户的大棚在定其方位上偏离太大,以至于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角度。以上情况均与大棚建造前选址不佳有关。

那么,蔬菜大棚建造该如何正确选址呢?我们强调,选场地、定方位是其选址重点。 

选场地:大棚场地选择的原则有三,一是选择光照条件优良,大棚的前面、东西两侧无高大建筑物、无烟尘较多的厂矿、树林、山峰等地块建棚为宜,以免造成遮荫,影响作物生长。二是土质忌过黏、过酸、过碱土壤酸碱度在6.5-7.5之间,若土壤偏酸或偏碱不是太大,可通过使用石灰或醋渣进行调解 ,同时强调土壤耕作层不宜过浅,至少在40厘米以上。三是建棚场地不宜选地势低洼、靠近湖泊河流的地块,因其地下水位较高,汛期棚内的湿度过大,作物易发生涝害。而冬季易造成棚室地温过低,根系生长受影响,且病害增多。 

定方位:在选好场地后,先利用指南针定好南北向,然后拉一条长为3米的南北直线,再从南北直线南端斜向西北拉一条长5米直线,再从南北线北端向西拉一条长4米的直线,将其与5米的斜线前端重合,即确定直角90°,最后将东西线延长后作为大棚后墙北边基准线便可。实践证明,采用正南或南偏西5°的方位角,每天中午太阳光线与前棚垂直,冬季大棚光照时间最长,储热最多,利于作物生长。

 



专业规划、设计、建造各类农业观光园区、生态餐厅、智能温室、日光温室、连栋温室、拱棚等工程。

九合农业工程案例遍布全国;

公司生产销售各类大棚型材、骨架、覆盖材料、保温材料;

培训,外派育苗、种植管理等技术员。

 

公司官网:www.jhjizhi.com

培训网站:www.haowenshi.com

电话:0536-5851887

手机:13964620707 

 九合农业公众号 (1).jpg


PS: 本站涉农技术性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与互联网,并未做任何商业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并删除更换。 上一篇: 什么是蔬菜景观温室?蔬菜景观温室造价及建设注意事项!    下一篇: 智能温室一般用什么样的玻璃,你选对了吗?